1. <object id="ba9fa"><strong id="ba9fa"></strong></object>
      2. <acronym id="ba9fa"></acronym>
          <table id="ba9fa"><option id="ba9fa"></option></table>
          金融百科  > 所屬分類  >  衍生產品   
          [9] 評論[1] 編輯

          期貨

          期貨(Futures)是包含金融工具或未來交割實物商品銷售(一般在商品交易所進行)的金融合約。期貨合約對一種指數或商品在未來某一日期的價值。

            期貨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透過簽訂標準化合約(期貨合約),同意按指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通常期貨集中在期貨交易所進行買賣,但亦有部分期貨合約可透過柜臺交易OTC,Over the Counter﹞進行買賣。

            期貨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按現貨標的物之種類,期貨可分為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兩大類。參與期貨交易者之中,套保者(或稱對沖者)透過買賣期貨,鎖定利潤與成本,減低時間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投機者則透過期貨交易承擔更多風險,伺機在價格波動中牟取利潤。

            不少期貨市場發展自遠期合約,指一對一個別簽訂的跨時間買賣合同,交易細則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期貨合約則由交易所劃一標準化,讓四方八面的交易者可在同一個平臺上方便地撮合交易。期權(選擇權)是從期貨合約上再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目錄

          期貨的產生與發展編輯本段

            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

            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最初的現貨遠期交易是雙方口頭承諾在某一時間交收一定數量的商品,后來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契約代替。這種契約行為日益復雜化,需要有中間人擔保,以便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于是便出現了1571年倫敦開設的世界第一家商品遠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準化協議,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同。使用這種標準化合約,允許合約轉手買賣,并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于是一種專門買賣標準化合約的期貨市場形成了,期貨成為投資者的一種投資理財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期貨的種類 編輯本段


          • 農產品期貨:如棉花、大豆、小麥、玉米、白糖、咖啡、豬腩、菜籽油、天然橡膠、棕櫚油。
          • 金屬期貨:如銅、鋁、錫、鋅、鎳、黃金、白銀。
          • 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燃料油。新興品種包括氣溫、二氧化碳排放配額。


          期貨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于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臺。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并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中國國務院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

            自1998年后,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后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


          期貨交易方式編輯本段

          • 人工喊價是指交易大堂內的交易代表,透過手勢與喊話途徑,進行交易。芝加哥CBOT是早期最有代表性的人工交易池,每個品種由交易代表在八角形的梯級范圍內,進行頻繁的喊話與手勢交易。
          • 電子交易是指市場采取中央電腦交易系統,根據交易規則、買賣指令的價格與先后次序,自動撮合買賣合同﹝或稱自動對盤﹞。交易員在認可的電腦系統前下單即可,毋須擠到特定的空間內人工喊價。

          期貨與期權的區別 編輯本段

           ?。ㄒ唬?a href=http://www.travelhz.com/doc-view-32568.htm title="標的物">標的物不同

            期貨交易的標的物是商品或期貨合約,而期權交易的標的物則是一種商品或期貨合約選擇權的買賣權利。

           ?。ǘ┩顿Y者權利與義務的對稱性不同

            期權是單向合約,期權的買方在支付保險金后即取得履行或不履行買賣期權合約的權利,而不必承擔義務;期貨合同則是雙向合約,交易雙方都要承擔期貨合約到期交割的義務。如果不愿實際交割,則必須在有效期內對沖。

           ?。ㄈ┞募s保證不同

            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數額的履約保證金;而在期權交易中,買方不需交納履約保證金,只要求賣方交納履約保證金,以表明他具有相應的履行期權合約的財力。

           ?。ㄋ模?a href=javascript:innerlink('%E7%8E%B0%E9%87%91%E6%B5%81%E8%BD%AC') title="現金流轉">現金流轉不同

            在期權交易中,買方要向賣方支付保險費,這是期權的價格,大約為交易商品或期貨合約價格的5%~10%;期權合約可以流通,其保險費則要根據交易商品或期貨合約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在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都要交納期貨合約面值5%~10%的初始保證金,在交易期間還要根據價格變動對虧損方收取追加保證金;盈利方則可提取多余保證金。

           ?。ㄎ澹┯澋奶攸c不同

            期權買方的收益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波動,是不固定的,其虧損則只限于購買期權的保險費;賣方的收益只是出售期權的保險費,其虧損則是不固定的。期貨的交易雙方則都面臨著無限的盈利和無止境的虧損。

           ?。?a href=http://www.travelhz.com/doc-view-2911.htm title="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作用與效果不同

            期貨的套期保值不是對期貨而是對期貨合約的標的金融工具的實物(現貨)進行保值,由于期貨和現貨價格的運動方向會最終趨同,故套期保值能收到保護現貨價格和邊際利潤的效果。期權也能套期保值,對買方來說,即使放棄履約,也只損失保險費,對其購買資金保了值;對賣方來說,要么按原價出售商品,要么得到保險費也同樣保了值。

            操作上國內沒有期貨期權,可以參照一下權證,他是一種簡單的股票期權。期貨的操作就像目前國內3個交易多是品種一樣,世界上各個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沒有完全相同,但原理是一樣的,你要看你做什么品種,然后具體學習這個交易的所的規則。



          期貨期貨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分別 編輯本段

          • 期貨市場是“負和游戲”,同一段時間內所有贏家賺的錢,加上交易費用等于所有輸家賠的錢;期市是對現貨市場風險的一個保險市場,以期貨市場投機者的金錢為現貨市場經營者提供經濟保險,從而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投入股市的錢則不同,透過商業機構的營運業務增長,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價值,若經濟環境穩定,大部分人可以同時賺錢,一般回報較期市慢,風險較期市低。
          • 期貨買賣以杠桿操作,只需要在期貨戶口存入某百分比的開倉按金(lnitial Margin)﹝又稱孖展、保證金,常見水平為5-10%﹞,作為應付商品或相關資產價格波動之儲備,就可以買賣價值100%的期貨合約,獲利與風險比例均比股票高。當市場劇烈波動時,買賣股票者最多賠光所有投入資本,戶口價值為零。但買賣期貨者獲利或虧蝕的幅度,卻可以是本金的數十以至數千倍。每日收市后,期貨結算所會根據收市價,計算每日結算價(Settlement Price),來厘定未平倉合約價值,并在按金內調整未實現盈利/虧損。如未實現虧損含按金跌低于維持水平(Maintenance Margin),持倉者就需額外繳付按金(Margin Call),否則需平倉止蝕(俗稱斬倉)。

          期貨交易相關術語 編輯本段

          • 開倉、持倉平倉:期貨交易中的買、賣行為,只要是新建頭寸都叫開倉。交易者手中持有的頭寸,稱為持倉。平倉是指交易者了結持倉的交易行為,了結的方式是針對持倉方向作相反的對沖買賣。
          • 爆倉:是指投資者帳戶權益為負數。表明投資者不僅輸光了全部保證金而且還倒欠期貨經紀公司債務。由于期貨交易實行逐日清算制度和強制平倉制度,一般情況下爆倉是不會發生的。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在行情發生跳空變化時,持倉較重且方向相反的帳戶就有可能發生爆倉。
          • 多頭空頭:期貨交易實行雙向交易機制,既有買方又有賣方。在期貨交易中,買方稱為多頭,賣方稱為空頭。雖然股票市場交易中也將買方稱為多頭,賣方稱為空頭。但股票交易中的賣方必須是持有股票的人,沒有股票的人是不能賣的。
          • 結算價格:是指某一期貨合約當日成交價格成交量加權平均價。當日無成交的,以上一交易日的結算價作為當日結算價。結算價是進行當日未平倉合約盈虧結算和制訂下一交易日漲跌停板額的依據。
          • 成交量: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當日交易期間所有成交合約的雙邊數量。
          • 持倉量:是指期貨交易者所持有的未平倉合約的雙邊數量。
          • 總持倉量:是市場上所有投資者在該期貨合約上總的“未平倉合約”數量。在交易所發布的行情信息中,專門有“總持倉”一欄。

          總持倉量的變化,反映投資者對該合約的交易興趣,是投資者參與該合約交易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總持倉量在持續增長,表明交易雙方都在開倉,投資者對該合約的興趣在增長,場外資金在不斷涌入該合約交易中;相反,當總持倉量不斷減少,表明交易雙方都在平倉出局,交易者對該合約的興趣在退潮。還有一種情況是當交易量增長時,總持倉量卻變化不大,這表明市場以換手交易為主。

          • 換手交易:換手交易有“多頭換手”和“空頭換手”,當原來持有多頭的交易者賣出平倉,但新的多頭又開倉買進時稱為“多頭換手”;而“空頭換手”是指原來持有空頭的交易者在買進平倉,但新的空頭在開倉賣出。
          • 交易指令股指期貨交易有三種指令:市價指令、限價指令和取消指令。交易指令當日有效,在指令成交前,客戶可提出變更或撤銷。
            • 第一、市價指令:指不限定價格的買賣申報,盡可能以市場最好價格成交的指令。
            • 第二、限價指令:指執行時必須按限定價格或更好價格成交的指令。它的特點是如果成交,一定是客戶預期或更好的價格。
            • 第三、取消指令:指客戶將之前下達的某一指令取消的指令。如果在取消指令生效之前,前一指令已經成交,則稱為取消不及,客戶必須接受成交結果。如果部分成交,則可將剩余部分還未成交的撤消。
          • 套期保值:買進(賣出)與現貨市場上經營的商品數量相當,期限相近,但交易方向相反的相應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進)同樣的期貨合約來抵補這一商品或金融工具因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 保證金:保證金是交易所要求投資者為確保履約提供的財力擔保,是投資者對其所持交易部位負責所表示的信譽,交存在其帳戶上的一筆資金。按照性質不同,保證金分為交易保證金、結算保證金和追加保證金三種。交易保證金是指投資者在交易所專用結算帳戶中確保履約的資金,是已被合約占用的保證金;結算保證金是投資者在交易所專用結算帳戶中除去已在交易所占用的交易保證金后剩余部分。追加保證金是指如果投資者賬戶當日權益小于持倉保證金,意味著資金余額是負數,同時也意味著保證金不足。按照規定,期貨經紀公司會通知帳戶所有人在下一交易日開市之前將保證金補足。這被稱為追加保證金。
          • 強制平倉:如果帳戶所有人在下一交易日開市之前沒有將保證金補足,按照規定,期貨經紀公司可以對該帳戶所有人的持倉實施部分或全部強制平倉,直至留存的保證金符合規定的要求。
          • 頭寸限制:即交易部位限制。指交易所對投資者規定的所能持有某一期貨合約數量的最大限度,是從市場份額分配方面對市場風險進行管理。
          • 競價方式
            • 計算機撮合成交。計算機撮合成交是根據公開喊價的原理設計而成的一種自動化交易方式,具有準確、連續、速度快、容量大等優點。期貨交易早期,由于沒有計算機,故在交易時都采用公開喊價方式。
            • 公開喊價方式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連續競價制(動盤),是指場內交易者在交易所交易池內面對面地公開喊價,表達各自買進或賣出合約的要求。這種競價方式是期貨交易的主流,歐美期貨市場都采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場內氣氛活躍,但缺陷是人員規模受場地限制。眾多的交易者擁擠在交易池內,人聲鼎沸,以致于交易者不得不用手勢來幫助傳遞交易信息。這種方式另一個缺陷是場內交易員比場外交易者有更多的信息和時間優勢。搶帽子交易往往成了場內交易員專利。公開喊價另一種形式是日本的一節一價制。一節一價制把每個交易日分為若干節,每節交易中一種合約只有一個價格。每節交易先由主持人叫價,場內交易員根據其叫價申報買賣數量,如果買量比賣量多,則主持人另報一個更高的價;反之,則報一個更低的價,直至在某一價格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數量相等時為止。計算機技術普及后,世界各國交易所紛紛采用計算機來代替原先的公開喊價方式。

          期貨市場基本制度 編輯本段

            1.保證金制度在期貨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須按照其所買賣期貨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通常為5-10%)繳納資金,作為其履行期貨合約的財力擔保,然后才能參與期貨合約的買賣,并視價格變動情況確定是否追加資金。這種制度就是保證金制度,所交的資金就是保證金。保證金制度既體現了期貨交易特有的“杠桿效應”,同時也成為交易所控制期貨交易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

            2.每日結算制度期貨交易的結算是由交易所統一組織進行的。期貨交易所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又稱“逐日盯市”,是指每日交易結束后,交易所按當日結算價結算所有合約的盈虧、交易保證金及手續費、稅金等費用,對應收應付的款項同時劃轉,相應增加或減少會員結算準備金。期貨交易的結算實行分級結算,即交易所對其會員進行結算,期貨經紀公司對其客戶進行結算。

            3.漲跌停板制度漲跌停板制度又稱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交易價格波動不得高于或低于規定的漲跌幅度,超過該漲跌幅度的報價將被視為無效,不能成交。

            4.持倉限額制度持倉限額制度是指期貨交易所為了防范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和防止期貨市場風險過度集中于少數投資者,對會員及客戶的持倉數量進行限制的制度。超過限額,交易所可按規定強行平倉或提高保證金比例。

            5.大戶報告制度大戶報告制度是指當會員或客戶某品種持倉合約的投機頭寸達到交易所對其規定的頭寸持倉限量80%以上(含本數)時,會員或客戶應向交易所報告其資金情況、頭寸情況等,客戶須通過經紀會員報告。大戶報告制度是與持倉限額制度緊密相關的又一個防范大戶操縱市場價格、控制市場風險的制度。

            6.實物交割制度實物交割制度是指交易所制定的、當期貨合約到期時,交易雙方將期貨合約所載商品的所有權按規定進行轉移,了結未平倉合約的制度。

            7.強行平倉制度強行平倉制度,是指當會員或客戶的交易保證金不足并未在規定的時間內補足,或者當會員或客戶的持倉量超出規定的限額時,或者當會員或客戶違規時,交易所為了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實行強行平倉的制度。簡單地說就是交易所對違規者的有關持倉實行平倉的一種強制措施。

          附件列表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9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期貨市場    下一篇 GDP

          相關標簽

          熱門標簽

          激情欧美人妻交换性爱黑白配
            1. <object id="ba9fa"><strong id="ba9fa"></strong></object>
            2. <acronym id="ba9fa"></acronym>
                <table id="ba9fa"><option id="ba9fa"></option></table>